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资讯 > 图片新闻
“自贸区+开发区” 中心商务片区未来怎么干?
  • 时间:2018-05-29

今天上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举行。期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介绍了中心商务片区主要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落实《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阶段性成果

三年来,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按照《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各项部署,结合自身功能定位,着力谋创新、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01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三年来,累计注册市场主体2.2万户,注册资金总量超过6000亿元;GDP年均增速达到73.1%;2017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05.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6.2亿元,三年内年均增速分别为42.6%和38.4%。

02 创新金融要素集聚活力显现

以于家堡金融创新产业园为抓手,聚集金融、类金融企业近2000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天津基地顺利启用,国家互联网金融监测中心、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中心、互联网金融标准检测认证中心、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基地同步运营;2017年金融业营收近千亿元,资产管理规模2.4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滨海新区比重达五成,占全市比重超过五分之一。

相关服务业同步推进,形成创新金融、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科技互联网、新文创四大产业板块。

03 城市载体建设初见成效

楼宇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海河两岸已有28栋高端商务楼宇投入使用。

以于家堡高铁站为中心,全面建成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与北京核心区实现1小时通达,与天津中心城区实现高铁公交化。

配套环境日益完善,滨海文化中心、滨海万达广场、于家堡金融会议中心投入运营,茱莉亚音乐学院开工建设。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更加完善。


改革创新成效

三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自贸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商务片区聚焦金融创新、放管服、扩大开放、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

01 聚焦特色领域,持续丰富金融创新案例

成功获批国家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区,以央企产融结合为切入点,聚集70余家央企近300家创新型金融主体。

通过风险投资、并购重组、租赁保理、资产证券化、跨境投融资等多样化金融手段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推动创新机构与创新业务先行先试,全国首批民营银行——金城银行、台湾首家大陆落地创投机构——元富创投、全国第一家保险系金融服务公司——人保金服、全国第一家保险国际救援公司——江泰救援,以及北方第一批QDLP和QFLP试点基金、全国首批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等新金融机构纷纷落户。

建立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在跨境资金的“融、贷、投、管”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条。

02 勇于先行先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举措,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效率。

推出全市首个商事登记预约预审系统,首创民非养老、培训机构审批的“多项合一”。

推行“主题业务审批”模式创新,梳理形成全事项目录清单,实现“一次告知、通览通办”。

探索“网上预约+网上审批”服务渠道,提供商事登记以及单一行政许可服务事项的一站式自助服务。

建立企业设立、综合受理、国际贸易、税务综合四类单一窗口。

构筑专家+管家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注册代办、财税咨询等多项增值服务。

搭建“PC端+手机端”双创通企业服务平台,实现随时、随地、随手下单,可在线办理百余个服务事项。

推出“office+”进驻服务,有效满足了各类企业即时办公、过渡办公需求。

通过放管服改革,自贸区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一半。


03 打破制度“瓶颈”,着力扩大市场开放

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放宽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支持猎聘网成为天津市第一家拿到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的外资互联网企业,办理全国首张中外合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针对制约新经济行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深入研究解决方案,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构建适合产业创新的制度环境,实现途家网、人人贷、货车帮等典型项目成功落地。

建设集“关、税、汇、检、商、物、融”等贸易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04 聚集创新要素,建设双创基地

率先落实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工位注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制度创新,降低企业新增业务门槛。

先后设立了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京津冀众创联盟、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等一批功能聚焦、特色突出的专业化服务载体。

创新京津冀企业服务模式,在北京设立“政务服务点”。

搭建双创投融资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和创业培训平台。

双创示范基地已有20多家双创载体投入运营,2017年落户各类双创企业2643家。

实施瞪羚计划、独角兽计划,引进以零氪科技、爱奇艺、人人友信等为代表的11家独角兽企业。

我们正在全力打造全市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新经济产业载体——独角兽大厦,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入驻,力争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地之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地标”。


下一步改革举措

中心商务片区将结合国家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总体部署,按照《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要求,着力强化依托自贸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探索“自贸区+开发区”协同发展模式,为自贸区创新拓展新空间,为开发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引领作用,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鲜明特色。

中心商务片区将依托自身区位、产业、功能、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服务和监管一体化、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大力探索京津冀产业转移协同、贸易便利化协同、创新驱动发展协同、监管协同、技术发展协同的新机制;同时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为雄安新区对接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提供平台和通道。

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 “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为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贸易、跨境并购投资、海外工程承包等业务提供完善的环境和保障服务;发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优势,创新贸易模式,优化货物、服务贸易流程,打造国际经贸合作的大通道。

全力放大金融资源聚集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升级发展。

金融资源只有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心商务片区在金融企业、资金资本聚集和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创新能力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未来我们重点要进一步加强产融合作平台建设,探索以产业链金融为主体的产融合作模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包括风险投资、供应链融资、设备租赁、并购融资、跨境资金配置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特别要围绕汽车、装备、大健康、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根据其不同的产业特点和融资需求,量身设计系统化的金融支持体系,营造便利化的融资环境,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嵌入强劲的金融“助推器”。

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制度创新,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根”和“魂”,中心商务片区将大力贯彻落实《深改方案》的各项部署,敢于担当、用于作为,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打造准入便利、服务高效、风险可控的营商环境,实现“放得开、管得住”。

着力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探索金融、建筑、专业服务、文化艺术等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新机制。开展类金融机构差别化准入试点,对股东背景良好,风险覆盖能力强、商业模式严谨的低风险企业试点开辟准入绿色通道。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健全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风险控制能力。

研究建立土地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新机制,制定产业用地弹性年期供应制度,完善低效产业用地退出机制;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做实“一口受理”、“两验终验”,“函证结合”、“容缺后补”等新举措,大幅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效率。

中心商务片区将结合国家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总体部署,按照《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要求,着力强化依托自贸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探索“自贸区+开发区”协同发展模式,为自贸区创新拓展新空间,为开发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 文章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微时讯  编辑:泰达政务服务平台编辑小组